第54章 定策麟德殿

  曲江之游,三人畅意尽兴,而后踏着暮色悠然归返。

  回到高乐瑶购置的那座雅致院落,李乾便即刻着手筹备面圣之事。身为安西报捷的使者,能够面见天子,这本是至高无上的荣耀。

  然而,李乾心中却有着更为深远的谋划。

  若想扭转安史之乱那岌岌可危的局势,他必须想尽办法留在长安。

  可他不过是一个边关校尉,在这权贵如过江之鲫的帝都长安,想要达成这一目标,谈何容易?每念及此,他便觉得前路荆棘丛生,困难重重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大明宫麟德殿内,气氛一片欢腾。

  李隆基正开怀大笑,那笑声爽朗豪迈,仿佛要将这宫殿的穹顶都震破,连殿角那盏盏宫灯,都似乎被这笑声感染,愈发明亮了几分。

  “陛下何事如此欢畅?”老将陈玄礼躬身向前,恭敬地问道。这些日子,天子一直为石堡城之事愁眉不展,今日这般喜笑颜开的模样,实属罕见,让陈玄礼心中满是疑惑。

  李隆基捻着胡须,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:“爱卿不妨猜猜看?”见陈玄礼将求助的目光投向高力士,那模样甚是滑稽,李隆基更是忍俊不禁,随即朗声道:“传旨,召王忠嗣即刻进京!”

  陈玄礼闻言,心中猛地一震:“陛下这是决意要用兵了?”作为东宫旧臣,他深知这道诏令所蕴含的分量,天子终于要为石堡城之事一锤定音了。

  “王忠嗣虽说得头头是道,却未能看透其中两处关键。”李隆基神采奕奕,竖起两根手指,侃侃而谈,“其一,石堡城究竟值不值得攻打;其二,这攻打所付出的代价,我大唐是否能够承受。”

  言罢,他踱步至殿中的沙盘前,目光如炬,紧紧盯着沙盘上的局势:“既然值得打,且我大唐又能承受这代价,那为何不打?朕要当面为忠嗣解开这心中的疑惑!”

  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,斜斜地洒进殿内,将天子的身影拉得格外修长。那块沙盘上的石堡城模型,在柔和的余晖中泛着淡淡的金光,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。

  “李翰林,您怎么总是这般推三阻四的?”高乐瑶双手叉腰,嘟着那如樱桃般娇艳的嘴唇,满脸不悦地瞪着李白,那模样既娇嗔又可爱。

  李乾一心想留在长安,可眼下却苦无门路,高仙芝备下的厚礼虽送出去不少,却如石沉大海。

  若面圣后即返安西,他的谋划就要落空。思来想去,唯有请李白代拟奏章,或可借面圣之机呈递,以求留在长安。

  谁知这位向来豪爽的诗仙,竟再三推辞。

  “呵呵!”李白欲言又止,最终只道:“非是我不愿相助,实无此必要。”

  “又是这句!”高乐瑶气得跺脚,“您都说了多少遍了?”

  “太白兄,”李乾揉着太阳穴,困惑不解,“以你我交情,这等小事何故推脱?”

  李白沉吟良久,神秘一笑:“时机未到,说破反为不美。”

  见问不出所以然,李乾只得作罢,整装前往大明宫面圣。

  这座周长七里余的巍峨宫阙,矗立在长安东北的龙首原上。三平方公里的宫城内,每一道政令都如涟漪般扩散,影响着整个帝国的命运。

  李乾仰望那巍峨的宫墙,心中暗忖:不知今日面圣,能否为自己在这煌煌盛唐中谋得一席之地?

  李乾自南面正中的丹凤门而入,只见一队龙武军将士肃立宫门,甲胄鲜明,肃杀之气扑面而来。

  这些禁军精锐个个如铁塔般巍然不动,连呼吸都仿佛同步,让人不禁屏息。

  作为唐朝最精锐的部队,龙武军将士皆是从天下精兵中千里挑一。

  李乾见过的劲旅不少,安西铁骑的彪悍、朔方劲旅的勇猛,但比起眼前这支禁军,在装备与兵员素质上仍有差距。

  那一身身明光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。

  “安西都护府报捷使者骁勇校尉李乾,奉旨见驾!”李乾递上文书。

  “你就是李校尉?”龙武军校尉闻言,目光骤然一亮,将李乾上下打量,“小勃律一战早已传遍禁中,都说校尉有秦琼、尉迟恭之勇!今日得见,三生有幸!”

  李乾闻言执礼一笑,迈步穿过厚达十余丈的宫墙。

  甫入宫门,眼前豁然开朗,但见殿宇连绵,飞檐如翼,一派盛唐气象扑面而来。正前方那座巍峨壮丽的含元殿,宛如天上宫阙降临人间,让人不禁屏住呼吸。

  李乾驻足凝望,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叫“九天阊阖开宫殿”。

  这煌煌盛唐的气象,远非后世史书所能尽述。就在他出神之际,一名宦官已悄然来到身侧:“校尉请随奴婢来,陛下正在麟德殿候着。”

  麟德殿是内庭最大的别殿,是皇帝举行宴饮、观看舞乐、接见使节的地方。

  李乾来到这里,早有守卫的太监守候,问道:“你可是骁勇校尉李乾?”

  “正是。”李乾拱手应答。

  “随我来吧,”太监意味深长地打量着他,“陛下已等候多时了。”

  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  “陛下...在等我?”李乾心头一震。能让天子专候,这是何等殊荣?以他一个边关校尉的身份,实在难以理解。

  此时麟德殿内,李隆基端坐龙椅,皇冠上的珠帘微微晃动。高力士侍立一旁,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。

&emsp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