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6章 暗潮涌动
秦真目光一闪,他知道,曹少钦代表的是交河钱庄,以交河钱庄为核心的交河曹氏,愈加神秘而强大,这股势力在南楚暗中已经营多年,有着庞大的情报网络和惊人的实力。或许,有了他们的支持,自己可以放心北上。
经过深思熟虑,秦真终于做出了决定。他向南楚内阁和众议院,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以及北上北楚的利弊。他言辞恳切,条理清晰,让众人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。
同时,他推荐原世界曾担任过云贵总督、现今的卓山县县令卓仲廉接任南楚内阁首相一职。
卓仲廉为官清廉,能力出众,在卓山一地的发展上颇有政绩,将卓山县发展得颇有后来居上的架式。
此外,秦真还提议卓不凡卸任兵部侍郎一职,接手新组建的青衣卫主将。卓不凡武艺高强,心思缜密,是担任此职的不二人选。而兵部侍郎则由先天境高手苗人凤接任,苗人凤威名远扬,有他坐镇,南楚的军备之事可保无忧。
南楚众臣虽然心中不舍,但也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,最终同意了秦真北上的请求。
在秦真离开南楚的前夜,榕湖乡升镇的筹备工作依旧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。筹备处的灯火彻夜未熄,官员们忙碌地穿梭其中,整理着各种文书和物资。
他们知道,在这动荡的局势下,榕湖乡的顺利升镇对于南楚来说,不仅是经济上的一次提升,更是扩大军备的重要举措。只要榕湖乡建镇成功,便能获得三千名一阶兵额,在关键时刻,这将是一支决胜力量。
秦真带着一队精锐侍卫,踏上了北上的征程。马车在蜿蜒的道路上缓缓前行,车轮碾过石子,发出吱呀的声响。秦真坐在马车中,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逐渐远去,心中五味杂陈。
曾经,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感到亲切,如今却要暂别故土,前往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地方。他知道,此去北楚,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,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,但他早已做好了准备,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,都要勇往直前。
而在北楚的都城彭城,一场暗流正在涌动。各方势力都在密切关注着秦真的到来,他们有的心怀期待,希望秦真能够力挽狂澜,带领北楚走出困境;有的则充满敌意,将秦真视为威胁,担心他会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,损害自己的利益。
在秦真即将抵达彭城的消息传开后,一些势力开始蠢蠢欲动,准备给这位来自南楚的新首相一个下马威,让他知道北楚的水有多深。
秦真的马车终于抵达了彭城城外。城墙上,守卫们严阵以待,目光警惕地注视着这支外来的队伍。他们手持武器,神情严肃,仿佛大敌当前。
秦真走下马车,抬头望向巍峨的城墙,那高大的城墙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,象征着北楚的威严。他深吸一口气,大步朝着城门走去。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,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上,仿佛要将所有的困难都踩在脚下,向世人展示他的决心和勇气。
进入彭城后,秦真立刻被带到了王宫,面见霸王项羽。宫殿内,金碧辉煌,却掩盖不住空气中的紧张气氛。项羽身披战甲,威风凛凛地坐在王座上,那魁梧的身躯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大山,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疲惫和焦虑。
“秦真,你终于来了。”项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仿佛从胸腔中发出的闷雷,“北楚如今内忧外患,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。”
秦真抱拳行礼,神色庄重:“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大王所托!”他的声音虽然不高,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坚定,仿佛给项羽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然而,秦真的上任之路并不顺利。北楚的朝堂上,各方势力盘根错节,派系斗争激烈。
一些老臣对这位来自南楚的新首相充满了抵触情绪,他们认为秦真是外来之人,不了解北楚的国情和政治生态,担心他会破坏北楚现有的秩序。他们处处刁难,试图阻止秦真推行新政。
在一次朝会上,一位位高权重的老臣站了出来,言辞激烈地反对秦真提出的改革方案:“南楚与北楚国情不同,怎能将南楚的那一套搬到北楚来?这分明是想扰乱我北楚的根基!”其他一些大臣也纷纷附和,一时间,朝堂上反对声一片,仿佛要将秦真淹没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秦真却并未慌乱,他冷静地看着众人,等他们的声音渐渐平息后,缓缓开口:“诸位大人,如今北楚局势危急,若不改革,何以自强?南楚的制度虽不能完全照搬,但其中的一些经验,却值得我们借鉴。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让北楚强大起来,抵御外敌,守护百姓!”他的话语掷地有声,条理清晰,每一句话都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。
他用事实和数据说话,分析北楚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改革的必要性,让一些原本心存疑虑的大臣开始动摇,眼中露出思索的神情。
就在秦真努力在北楚站稳脚跟,推行改革之际,南楚的局势却再次发生了变化。大江一线的敌人似乎察觉到了南楚内部的动荡,开始频繁发动进攻。
甘宁和蔡瑁虽然奋力抵抗,但由于前期的损失过大,兵力和物资都严重不足,局势依旧不容乐观。战线不断收缩,南楚的领土面临着被蚕食的危险。
而在南楚的都城沣原城,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也开始趁机兴风作浪,城中治安混乱,盗贼横行,人心惶惶。百姓们不敢出门,商铺纷纷关门,往日繁华的都城变得一片萧条。
此时,秦真在北楚得知了南楚的困境,他心急如焚。那是他的故土,那里有他牵挂的百姓和同僚,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去,亲自指挥战斗,稳定局势。
然而,他深知自己此时不能轻易离开北楚,否则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,北楚的局势也将更加混乱。
于是,他暗中联系了南楚的旧部,全力配合卓仲廉和青衣卫的工作。他详细地传达了自己的战略部署和应对措施,让他们按照计划行事,快速稳定南楚局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