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 黄山风云:三路合围与兵祖突围
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敌军的防守漏洞,率领大军三渡歙河。每一次渡河,都伴随着激烈的战斗,孙膑的军队损失惨重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。
在关键时刻,东吴太湖水师及时赶到。战船在歙河上往来穿梭,接应着孙膑的军队。在太湖水师的协助下,孙膑最终将六万余精锐带回了太湖东岸。虽然损失了四万大军,但能够保住六万精锐,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。
孙膑一退,孙登所在的会稽城瞬间暴露在了南楚的兵锋之下。秦琼望着孙膑远去的方向,心中既有遗憾,又有一丝兴奋。遗憾的是,未能将孙膑这位兵祖生擒;兴奋的是,会稽城已经唾手可得,东吴的势力将受到沉重打击。
此时的会稽城,人心惶惶。孙登站在城楼上,望着远处逼近的南楚军队,脸色苍白如纸。他知道,一场生死之战即将来临,而他能否守住这座城池,还是一个未知数……
夜色渐深,黄山战区的硝烟尚未散尽,新的战火又即将在会稽城燃起。这场关乎东吴命运的战争,究竟会走向何方?没有人能够预料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秦琼、曹变蛟、林冲等将领,以及孙膑这位传奇的兵祖,都将在这场战争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。
在会稽城的外围,一片紧张而忙碌的景象。林冲的青龙军团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,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攻城器械。
卓青龙站在阵前,他高大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他指挥着巨大的投石机,那投石机犹如一座移动的堡垒,缓缓地被推到了最前方。士兵们忙碌地搬运着石块,这些石块每一块都重达数百斤,它们将成为给会籍城致命一击的武器。
卓青麟跟随着曹变蛟,两人骑在高头大马上,目光冷峻地盯着城墙。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拿下会稽城,以雪在铁鞍山被背嵬军包围之耻,为南楚立下不世之功。
而在会稽城外,秦琼正召集他麾下的将领们召开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。营帐内,气氛凝重,将领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,商讨着下一步的战略。
秦琼的声音低沉而有力:“孙膑虽退,但东吴的根基犹在。我们必须一鼓作气,拿下会稽城,彻底瓦解孙登的势力,断东吴一臂。同时,我们也要警惕孙策的反扑,绝不能让他有可乘之机。”
他的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,将领们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会议在紧张的讨论中继续进行,每个人都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艰难程度。
将领们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卓青麟的提议。卓青麟见状,站起身来,抱拳向主帅说道:“主帅,末将愿率领一支奇兵,绕道会稽城,从后方骚扰敌军。如此一来,东吴其他势力必然不敢轻易从南面支援会稽城,我军便可趁机扩大战果。”
秦琼听完卓青麟的话,略微思索了一番,然后点头应允道:“嗯,此计甚妙!卓将军,你可即刻去挑选精锐之师,明日一早便出发。”
与此同时,在太湖东岸,孙膑正站在湖边,遥望着对岸,心中充满了不甘。他手中紧握着地图,仔细研究着每一处地形和路线,不断复盘着此次战役的得失。
“秦琼此人,果然厉害啊!”孙膑喃喃自语道,“这次虽然成功突围,但我军损失惨重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”
他深知,东吴若想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,就必须制定出更为精妙的战略。否则,仅凭现有的兵力和战术,恐怕难以与秦琼的大军抗衡。
此时,远在八闽的孙策派来的使者赶到。使者传达了孙策的命令:务必守住太湖城,同时寻找机会支援会稽城。孙膑皱了皱眉头,他深知,想要跨湖支援会稽城谈何容易。
南楚军队已经对会籍城形成了包围之势,想要突破防线,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。
但孙膑并没有退缩,他开始重新部署兵力。他将一部分军队调往太湖城周边,加强防御;另一部分军队则在暗中集结,准备寻找机会,给南楚军队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在会稽城,孙登躲在后宫发泄着内心的恐惧。而宰相王猛却在做着最后的准备,他召集了城中的将领和谋士,商议着如何守城。
一位谋士说道:“大相,我们可以利用会稽城坚固的城墙,坚守不出。同时,派人向桓王求援。只要能够坚持到援军到来,我们就有希望。”
王猛无奈地点了点头,回望了一下空虚的主位,他知道,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,自家那位主公估计是指望不上了。于是,他下令加强城防,储备粮草,准备迎接南楚军队的进攻。
终于,在一个清晨,秦琼下达了攻城的命令。随着一声令下,投石机开始发射,巨大的石块如雨点般砸向城墙。城墙上的东吴士兵连忙躲避,但仍有不少人被石块击中,惨叫着倒下。
南楚军队开始冲锋,他们举着盾牌,呐喊着冲向城墙。东吴军队则在城墙上拼命抵抗,箭矢、滚木、礌石不断从城墙上落下,砸向南楚士兵。战场上,鲜血染红了土地,尸体堆积如山。
林冲看着激烈的战斗,心中焦急万分。他知道,这场攻城战将会异常艰难,但他没有退路。他不断地激励着士兵,亲自率军冲锋。在他的带领下,南楚军队的士气大振,攻势更加猛烈。
而此时,在会稽城南面方向,卓青麟率领本部三千骑兵和三千氏族私骑已经悄然潜入。他们避开了东吴的巡逻队,准备给会稽城城镇一个突然袭击。一旦成功,南路地界必将自顾不暇,无法支援会稽城。
这场战争的局势愈发紧张,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尽全力。究竟是南楚能够一举拿下会稽城,扩大势力范围,还是东吴能够守住城池,反击南楚?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,正在悄然展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