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模拟童生试(下)
大哥李朗凝重如铁的告诫——“心定则笔定,笔定则文成”——此刻化作无形的鞭子,狠狠地抽打在他的意识上。他做到了吗?不,他的心在题目展开的瞬间就被那批判的冲动攫住,又在时间飞逝的恐慌中彻底失衡。笔尖悬停的煎熬,思绪板结的绝望,沙漏流尽的冰冷…一幕幕在眼前疯狂闪回。
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科举。不是书斋里温暖的苦读,不是家人殷切的关怀,甚至不是过目不忘带来的虚假从容。它是号舍的逼仄,是沙漏的催命,是题目砸下时瞬间的窒息感,是需要在电光石火间压下所有本能冲动、调动所有积累、凝练所有思绪的残酷绞杀!
背诵,仅仅是踏入这场绞杀的最低门槛。而他引以为傲的金手指,在真正的战场压力下,竟可能变成束缚思维的枷锁!
一股强烈的、混杂着不甘、后怕和冰冷觉悟的情绪,如同冰水混合物,从胃里翻涌而上,直冲喉头。他猛地低下头,双手死死攥住桌沿,指关节因为用力而绷得发白,微微颤抖。
冷汗早已浸透了他单薄的里衣,黏腻冰冷地贴在背上,激起一阵阵寒颤。眼前书案上的油灯火苗,在模糊的视线里跳跃、扭曲、拉长,仿佛随时都会熄灭,坠入无边的黑暗。
“李明。”
夫子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,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,惊得他猛地一颤。他几乎是弹跳般抬起头,撞进林先生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里。夫子的表情依旧古井无波,但眼神深处,那抹不易察觉的忧虑似乎沉淀了下来,化作一种更为沉重的审视。
“未时三刻,”夫子的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穿透了周遭的嘈杂,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,“后堂静室。带上你今日的草稿,还有,”他的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那本《孟子》私注,“所有你参考过的‘他山之石’。”
夫子说完,不再看他,抱着那叠决定众人初步命运的卷子,转身走向讲台。宽大的旧儒袍下摆拂过地面,发出轻微的“沙沙”声,每一步都像踩在李明紧绷的心弦上。
后堂静室!那是夫子单独课徒、批阅重要文章的地方,寻常蒙童根本无缘踏足。此刻的召唤,是审判?是最后的点拨?抑或是…某种更严厉的开始?
李明僵硬地坐着,浑身的血液似乎都涌向了头顶,又在瞬间褪得干干净净,留下冰冷的麻木和一阵阵眩晕。他盯着夫子消失在屏风后的背影,又缓缓低头,目光落在自己那份涂改得面目全非、字迹因心绪激荡而显得凌乱潦草的草稿纸上。
墨团如乌云,涂抹的痕迹如同混乱的刀疤。而草稿的末端,那戛然而止的半句话旁边,几滴尚未干透的汗渍清晰可见,混合着一点…不知何时滴落的、咸涩的液体痕迹。
窗外,天色不知何时已阴沉下来,浓重的铅云低低压在私塾的飞檐斗拱之上,沉甸甸的,预示着一场蓄势待发的风雨。
这令人窒息的模拟考结束了。但李明无比清晰地知道——
真正的试炼,才刚刚撕开它冰冷的第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