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-80

  事实也确实如此,刘承刘兆兄弟虽已相争多年,但迄今为止都还是小打小闹,不曾影响过大局。

  可世事无常,就在所有人都以为,这兄弟俩的矛盾会在郑王打完天下,登基为帝后才真正爆发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,将这一切提前了。

  “什么?郑王染了风寒,头疾发作,不能亲自领兵攻打淮京了?”

  这天晚上,萧喜喜正在她娘屋里陪豆豆玩耍,她爹带着这么个消息回来了。

  这让她有些惊讶,忙把骑在她背上玩大马游戏的女儿放了下来,“那明早谁来领兵?”

  本就沉稳寡言的萧定这些年越发有气势了。他龙行虎步地走进来,一把将宝贝外孙女抱起来,稳稳地放在了肩上:“郑王三子刘兆。”

  “刘兆?”豆豆最喜欢被人举高高了,拍着小手欢呼起来。萧喜喜的声音被她盖住,只能加大音量问她爹,“怎么会是刘兆呢?淮京那么重要的地方,不该让刘承这个世子去吗?”

  淮京在大虞东南边,原是前朝都城。大虞的都城是位于中原地区的常平,两年前郑王就已经打下常平,但老皇帝带着满朝文武南下逃去淮京了。

  郑王一直没有登基称帝,就是想名正言顺地得到老皇帝的禅位书,得到大义名分,所以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挥军南下,把距离平州不远的淮京打下来。

  也是因此,淮京并非寻常州城,它是皇权的象征。这样的地方,郑王即便无法亲自前去,也该让刘承这个世子领兵才是。

  让刘兆前去,岂不是在向众人宣告,刘兆也有可能成为他的继承人?

  “原本定了刘承,但刘兆不知使了什么法子,让郑王改了主意。”听着外孙女软萌萌的欢呼声,萧定威严的脸上浮现一抹柔和。他又逗了小姑娘几下,才把她交给妻子,“刘承将带十万兵马去打蜀中,我们的人,明日会按原计划与刘兆的二十万大军一起南下。”

  萧喜喜回神:“虽然都是南下,但他们是往东南,我们是往西南,淮京那边,他们才不会让我们插手呢。”

  萧定:“嗯。”

  “行吧,反正他们谁打淮京,跟咱们都没有关系。”萧喜喜见时候不早了,就带着豆豆回自己院子睡觉了。

  明天她就要随父出征了,这一去又要不知多久才能见到女儿,晚上便想多陪陪她。

  临走前冯云香对她好生叮嘱了一番,自不必提。

  这晚谢逢也来了。

  此次出征他不会去,因为将近四十万的大军三面作战,粮草方面压力很大,郑王看重他的能力,让他留在江陵负责督办粮草。

  短暂的相聚后,两人又要分开了,而这一别,不知何时才能再见。

  萧喜喜心情有点低落,这晚靠在谢逢怀里,迟迟没能入睡。

  谢逢也只是抱着她,什么都没做。

  天快亮的时候,他醒来吻了吻她的额头:“一路顺遂,平安回来。”

  萧喜喜也迷迷糊糊地睁开眼,在他唇上亲了一下:“我会的。”

  为了他和豆豆,她一定会平安回来。

  第76章

  矛盾提前爆发的结果是,出征不到两个月,还没打到淮京,郑王大军就迎来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惨败。

  二十万大军死伤超七万,刘兆本人也在逃跑时被俘,军中士气严重受挫。

  据说是刘兆立功心切又自负轻敌,不肯听麾下将领的劝阻,非要率大军追击残兵,这才中了前州守将周远发的圈套。

  周远发是个征战沙场四十多年的老将,虽已六十有余,但依然能征善战,有万夫莫当之勇。而且他擅长用兵,曾打过数场以少赢多的漂亮大仗。

  这样一个人,便是萧定都不敢轻视,那刘兆也不知长了个什么脑子,竟看他已经年迈,就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。结果损失惨重,自己也成了阶下囚。

  虽说罗春平等大将及时稳住局面,控制住了剩下的十几万兵马,但刘兆是郑王最宠爱的儿子,周远发以他为质,众人投鼠忌器,不敢妄动,只能暂时退兵二十里。

  听说这消息时,萧喜喜刚跟着她爹攻下位于平州西南边的新州。她二哥和四哥也各带一队人马,拿下了新州附近的几个县镇。

  他们这一路稳扎稳打,并不冒进,还未有过败仗。唯一有些不顺的是,郑王以协助的名义派了心腹文臣范恪跟着他们,还让自己的侄子刘嵩跟在萧定身边“学习”。

  这范恪出身世家,性格高傲,打从心眼里看不上萧家一家子草莽,在萧定面前总是鼻孔朝天,且事事都要指手画脚。那刘嵩也是个逞凶好斗,不服管教的,两人一路上没少给萧定惹麻烦。

  另外萧定麾下的八万兵马,也被郑王找借口“借”去一半,打散重编了。此番他带来的七万人马里,有将近三万是郑王的部下,这些人和萧家军也还在磨合阶段。

  明明答应过萧定不会动他的兵,但想想觉得不放心,又变着法子食言了,这便是郑王的行事作风。

  包括萧家兄妹几人在内的千重岭众人对此都很不满,但都被萧定压下来了——他们如今还打不过郑王,势不如人,只能忍耐。

  所以面对范恪和刘嵩这俩郑王派来的眼线,大家也不得不让着他们。当然,这只是明面上,私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反正文弱的范恪这一路上没少“生病”,好斗的刘嵩也没少“水土不服”。

  不过成功打下新州这天,这两人还是闹出了一点事——萧定治军甚严,攻城后不仅从不屠城,还会约束手下将士,不许他们在城中作乱。可郑王麾下的将领却不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