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老赵家出了个秀才

要赞一个好,细腻到看不见汗毛孔、光滑得相继跌落两只苍蝇。一口牙长得太像老赵,让人倒胃口,整个一龅牙珍!

  曹少看龅牙看得过于专注,忽视了对面竖起的眉毛和凶光凛凛的眼神。回过神来,请老赵耐心等待,“酒桌上的话当然也算数,以后胶皮真给你拍上千八百张照片,现在人像只能在机器上看,以后我们会造出彩打油墨,把照片打印出来挂墙上想看就看。”

  老嫂子把话安慰小儿子赵英武:“儿啊,今日不凑巧,为娘日后再求你叔父姑母圆你心愿。”

  几个侄子侄女里,穿越众跟阿三赵英武之前没见过几次面,感情最淡。这小子或许是有个知府义父的缘故,眼皮子长在了头顶上,为人孤傲,且成天扎在古书里被毒害了思想,很有些瞧不起身为工农兵的叔父姑母,轻易不肯叫人。几个侄子侄女里,阿三头也最不受几个叔叔姑姑的待见。

  潇洒听出话里有隐情,笑呵呵问道:“嫂子,莫不是英武侄儿有喜事?是聘了谁家的姑娘?”

  是有喜事,却非洞房花烛之小喜乃是金榜题名的大喜,男儿功名为重么。赵阿三连闯三关,在县、府、院三级科考中评为二等(二等末流),末流则末流吧,无碍他取得参加乡闱资格。

  “啊呀,我老赵家也算出了个秀才!”老赵摸着头皮开开心心说道。且粗中有细,支开几个儿女,又显出他性情中方直的一面,道出其中难于启齿的酸料:“不瞒二位兄弟,犬子愚钝,我若…”--抖开老婆拉扯他衣袖的手,“若不使钱给院试提学官,那臭小子断不能三场并通科考中试。”

  然也。首先感谢作为乡试资格考试的科考在武昌府历年排斥‘弥封阅卷’,流行不封考生姓名开卷批阅。历届武昌知府及府学提学官无一例外高度近视眼,要他们辨认笔迹往往张冠李戴,故形成此不成文的传统或叫做潜规则;其次感谢施州卫州卫合一军政合一的特殊行政构成,使得赵寿吉说话基本算数,除非碰上如海瑞这样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二愣子学政;最后感谢朱八八定下的对少民与边远地区优待政策,体现在教育上,给予少民为主的施州卫较多的参赛选手名额。

  然而各土司执行愚民政策严禁民众读书看报,故分给各司的名额大部分白白便宜了汉族考生,所以基本上只要你把考卷凑满字数通常都能过。老赵熟悉地方政事民情,只打了个不痛不痒的招呼,未向学政施加多大压力。总之,比起严格到残忍公平到僵化的乡试,科考还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、很多路子可以走。

  说完闲话说正事,赵寿吉一旦有正事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