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 陈力大受委屈

  娘家人,姐妹们,我来啦!

  梁妃化身赵舒雅,提起裙摆,大步流星嫌太慢,走了几步便一路小跑起来。头上硕大的步摇本应用于警示皇家的沉稳端庄,此刻晃成了一团花,快速画着圆圈,仿佛是螺旋桨带动整个人飞进了美琪戏院。

  大姐大亲切慰问了剧院全体工作人员,并在剧院食堂用晚餐,以一己之力替娘家人做了主。她心情舒畅,正大口吃着大盘子装的盒饭,但见兼任剧院院长的陈力情绪变化剧烈,方才还欢欣雀跃,这会儿却在数饭盒里的饭米粒。

  肯定不为工作上的事,来自东林复社的明枪暗箭只会激发出愤怒和仇恨。女儿家能有这副模样,同样身为女人者大概能猜到个八九。

  笑着道:“妹子有心事?哪个混球敢欺负我们陈大团长、陈大院长,姐姐替你出头!”

  暖心窝啊,陈力当即绷不住了,噼里啪啦砸下一连串的金豆来。“娘娘,你帮不了我。”

  “叫大姐。”

  “大姐,这事你帮不了我。”

  “是不是徐玉干坏事了?”

  陈力摇摇头不说话,那泪珠儿不停,似雨打芭蕉落在了餐台上。

  这事,赵舒雅虽贵为皇家还真没法帮人出头,顶多就是反映下情况说几句好话。

  大本营旨意:歌曲《我的祖国》词曲皆优,首演后即传唱大江南北为朝野拥趸、军民热爱。故《潮,来自梁山的歌》一旦复演,则增加《我的祖国》为首个曲目。

  这对原唱陈力是好事,她却为何要难过呢?只因这首歌不再属于陈力,以后就要由一个叫高兰英的新人来现场演出了。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,而且已经灌制好了由高兰英演唱的单曲唱片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“我的潇洒哥哎,大获成功啊!我们的王炸皇帝把《我的祖国》定为状元郎,你必须得佩服我曹少水平就是高。”

  “呵呵,是你水平高,还是乔羽刘炽两位老艺术家水平高哦。”--“曹少啊,你有没有觉得,嗯--,陈力唱的,没那个味儿!”

  潇洒是个红二代军二代,对红歌情有独钟。这家伙听过郭兰英之后无数版本的《我的祖国》,一概只听了三两句,便要那些不堪入耳的杂碎向自己耳朵连连道歉的。

  “你这个太偏执,你这是标准的先入为主。”

  潇洒坚决不肯承认,让曹少看了一遍《上甘岭》原版中的歌曲画面。“原版中有一段笛子演奏的引子。之后的版本都给去掉了,一上来就是西洋乐器的交响乐前奏。欠揍!自以为高明呢!曹少啊,这点要表扬你,你搞的陈力的版本里给保留了下来。你看刘玉茹,算了算了,你不知道那个演员叫啥名字。卫生员王兰坐在弹药箱上,一边给水壶加水一边微笑着唱的歌。你再仔细看仔细听,男生合唱也是坐着摇晃着身体和声柔转,你可曾看见他们奋力曲臂铿锵有力了!”

  曹少原本想替自己争辩两句。战士们坐着唱歌那是因为在坑道里没法站直,声音柔转不高亢是不想暴露位置招来范弗利特弹药量。可是,当他沉下心来仔细听歌时,完全迷醉在郭兰英和男声合唱的美妙中,当闭上眼,强烈的画面感仍一帧帧出现在眼前。“不行了不行了,这歌不能细听,我这,眼睛被风沙吹到了。”--“你没错,我错了。必须是郭兰英!”

  是的,电影原声中的《我的祖国》由于年代久远音质都已有些破损不清,可偏偏这郭兰英的原版才具无比的震撼力侵彻力感染力。在潇洒的影响带动下,穿越众都成了郭粉和《我的祖国》最忠诚的卫士,歌曲赋予了穿越众额外的情愫:对往昔的追忆。怪只怪‘一条大河破浪宽,我家就在岸上住’实在太富有画面感,任谁的老家门前都有条河的。‘姑娘好像花儿一样,小伙儿心胸多宽广’太有说服力,任谁都有少年时的梦中情人。人们每每都会把我的祖国抽象成我的老家,听上一段便要风沙太大眼睛受不了!

  美不美家乡水,亲不亲家乡人!

  房安东办公室。

  老房意识到了,此事看上去不重要,但其实非常非常重要。听上去简直荒唐,但其实有着加持的力量。否则曹少不会捧着他那个叫做手提电脑的宝贝疙瘩亲自上门。

  “仔细听,给我反复听三遍。”--“听出门道来了么?”

  房安东能把教育和文艺战线一把抓,没仨瓜俩枣的本事如何能大权独揽。他品出了那味道,“宋人基地这位郭兰英老师南逃中受过罪吃过苦,崖山一战幸存下来,得以在海外基地安身。那是把她的身心感情融进了这歌子里哩。还有啊,这位郭老师是山西人。” --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,我家就在岸上住,听惯了艄公的号子,看惯了船上的白帆……短短的几句分别从视觉上的波浪、白帆,听觉上的风吹、号子,味觉上的稻花香,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感,唤起人们的思乡情,进而以心潮逐浪之势将全曲推向高潮---爱我中华。音乐是第一性的,语言是第二性的,我家就在岸上住之“岸”、听惯了艄公的号子之“听”等倒字处理,以及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之“船”的甩腔,这些冲破了词语言对音乐旋律的束缚...”

  小主,

  这专业语言把曹少唬得一愣愣,琢磨乔羽老爷子该不是眼前这位土司老爷后世投胎的吧!

  “当然了,这旋律极美,词曲珠联璧合缺一不可,方才成就经典之作。”老房旋着茶盖子说道:“任务交给我可算找对人了。我认识一个叫高兰英的山西人,那嗓音与郭兰英无二。”

  梁山军总政文工团录音室。

  今天要正式灌录黑胶唱片,高兰英有些紧张,生怕昨晚新学来的发音技巧不能熟练运用,更因为大领导柴子进主席和曹少部长亲临现场。这是多大的荣誉!

  音乐响起,她两手搭于胸前唱了起来。

  三个主子爷直摇头,房安东气急败坏喊:“停停停!这完全变味了呀,小高你怎么回事么!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