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 学术之问

  随后秦昊换了身衣服,带着如意一起来到前厅。

  见萧星瀚四平八稳地坐在客厅喝茶,没有一点心急的样子,秦昊不由挑了下眉毛。

  “不好意思,让萧公子久等了!”

  秦昊一边拱手致歉一边向主位上走去。

  萧星瀚坐在椅子上随意抱了抱拳道:“秦公子客气。”

  秦昊见他跩得像二五八万似的,也收了客气的心思,坐下后直接问道:“不知萧公子见我所为何事?”

  萧星瀚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将秦昊打量一番后道:“秦公子似乎对在下颇有敌意?”

  秦昊不置可否,淡淡道:“萧公子此话从何说起?”

  “在下是心仪杨姑娘,”萧星瀚坦白承认道:“而且,在下也觉得秦公子与她并不般配。”

  秦昊心里冷笑,这逼装得没谁了,说出这种欠揍的话,要是换个人估计早一巴掌扇他脸上了!

  “那阁下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  “在下是想告诉秦公子,即便如此,在下也不会因为这些而耽误大事。”

  这话说的好像是秦昊小肚鸡肠了。

  “我谢谢你这么坦白,”秦昊气极反笑:“如果你来是想告诉我这些,那么可以请回了。”

  说完端起茶杯放在了嘴边。

  如意见状上前一步伸手相请道:“萧公子请!”

  萧星瀚却不以为意,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这才道:“秦公子就不想知道在下说的大事指的是何事?”

  秦昊干脆利落道:“不想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萧星瀚语塞,再次打量着秦昊,像是要重新认识他的样子。

  “秦公子可去过齐国?”

  秦昊正准备起身,闻言又坐回椅子里:“没有,你提这个做什么?”

  萧星瀚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:“你和我国陛下可是相熟?”

  秦昊眼眉一挑,对他这种跳跃性的思维模式很不习惯:“是又如何?”

  齐国皇帝名叫唐寅,字伯符,在金陵时秦昊的确是和他有过一面之缘,并且临走时还邀请秦昊,说是在唐国混不下去了可以去齐国找他。

  “在下来时,陛下特意叮嘱,他与秦公子的约定仍然有效。”

  秦昊笑笑:“伯符的深情厚谊我也一直铭记于心。”

  “另外陛下还有话要在下转告秦公子。”

  “请说。”

  萧星瀚看着秦昊目光灼灼:“秦公子的出路在齐国不在唐国。”

  秦昊有些愣神:“此话何解?”

  “因为将来一统十国的必然是我齐国!也只有在齐国秦公子才能施展一身所学和抱负!”

  秦昊不禁愕然,看这人说话掷地有声,显然是对自己的说辞很有信心。

  “这话是你的意思还是伯符说的?”

  “是陛下说的也是在下心中所想。”

  秦昊有些不解:“你们为何如此笃定?”

  萧星瀚又不接着往下说了,而是询问道:“秦公子可知当年的秦国为何能一扫六合?”

  秦昊有些头大,对他的这种跳跃性思维很是头痛,虽然不太明白对方究竟要说什么,但为了弄清楚对方目的还是说道:“这个最广泛的说法是商鞅变法所致。”

  其实秦昊来自后世,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远不是他嘴上说的这么肤浅。

  秦国强盛其根本原因,是秦献公引入了墨家思想变革,后经商鞅延续这种变革才变强的。

  也是荀子的那句话:“秦国无儒。”

  儒,也就是儒家思想。

  萧星瀚似乎知道秦昊会这么说,又接口问道:“那又为何会亡?”

  秦昊看了他一眼皱起了眉头,实在不太明白对方到底要说什么。

  这个问题说复杂很复杂,说简单也很简单。

  有句话叫作“亡秦必楚”,但在秦昊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,真实的情况应该是“亡秦必儒”!

  史书上说秦国灭亡是因为始皇暴政,重刑罚、徭役、赋税,大兴土木致民不聊生所致。

  但后世出土的文物已经证实了,这些所谓的历史都是儒家篡改了。

  秦国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皇统一之后,并没有继续保持秦国非儒的传统。

  统一六国后,自觉是千古一帝、刚愎自用的秦始皇,不仅启用儒家,还坑杀了460多名墨家术士(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也是儒家篡改,实际上是“坑墨”),使墨家在秦国中绝。

  秦昊这么认为是有原因的。

  儒家思想有两个方面:一部分是常识性道德,是个人都懂,诸如什么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、“学而不思则罔”。

  另一部分是谋官的,说什么“为天地立心、为万世开太平”。

  实际上这样的话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