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-100

  “梁又夏。”耿竞青无法控制,抢先回复,几乎有点失礼。

  跟她的经纪人似的。

  气氛耐人寻味地凝了一秒,他看见她有点窘迫了,小声重复名字,心里好像被什么敲了一下。

  二是培训的最后一天。

  按照流程,女孩们还是要一起选角的。耿竞青同样是坐着的,跟徐永君一行人一起,而前面放的小名牌是“制片人”。

  来来往往,他看见每个进来的人都瞅着那个名牌,露出一种讶异但又习以为常的表情。讶异估计是因为他的阅历,习以为常——或者说不服,可能是因为他的背景。

  耿竞青习惯了。

  然而听到那句话的一瞬间,心脏还是缩了一下。

  “我听我公司的说过,他其实在学习幕后,人徐导有意领他入门……不过,怎么追也追不上他爸的高度了。”

  结束选角环节的人坐在外面,交头接耳。

  “不用想的。”那个人又说。

  耿竞青不动声色,静了一会儿,嘈杂了一会儿,却又听到梁又夏的声音。

  “为什么?”她说。

  “啊?”

  “他也有什么作品吗,你怎么就知道他没天赋?”

  “……我只是说,徐永君十八岁的时候已经短片获奖了,而且人总不可能做什么都有天赋,据我所知,他在美国就是念的表演。”

  “耿敖和徐永君两个确实不好超越。”

  “为什么一定要比来比去?”梁又夏出声打断,语气有点生硬。

  “我这么说吧,要他真是‘天才’,耿敖早就带着了,他们这样的不就是……”那个人顿了下,或许是瞥了梁又夏一眼,“你还挺……挺他的。”

  耿竞青的嘴巴抿紧,安静地在暗处呼吸。

  “因为他肯定肯定是可以的啊。”只片刻的功夫,他听到她说,“坚持就是最大的天赋。”

  从小到大非议的话听得很多了,鼓励的话也不是没有,但还没有人说什么“肯定肯定”,那种冲动又笃定的语气,好像因为他被否定,自己也跟着被否定了似的。

  “肯定肯定”。

  耿竞青后来总是在想这个“肯定肯定”。

  所以,这怎么能叫放弃呢?这是他趁虚而入,想向她证明,这一刻我能给你什么。

  耿竞青微微颤抖,点开徐耀的号码,听见自己说:“有几个要求。”

  那边的徐耀半晌才反应过来,压抑着兴奋:“什么?”

  “女主角会是梁又夏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徐耀尝试拒绝,毕竟如果真的用了梁又夏,那泰启跟天庞之间就有故事了,“竞青啊,我这边其实有几……”

  “别这么叫我。”耿竞青语气讥讽,“你当我在跟你协商么?”

  徐耀忍下那股郁气,又听见他说:“还有,我要参与投资。”

  “长青要投?”他说,“那投呗。”

  耿竞青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只有泰启和长青投,长青要拥有发行权。”

  “只有?!”徐耀声量变大,“预算呢?”

  耿竞青说了一个数,紧接着听见电话那头发出了些动静,似乎是站起来了:“这个制片成本,还只有我们两家投?”

  电影是个高成本的工程,当下这个市场环境,一部电影往往能有多个出品方和联合出品方,有时甚至能多达二三十家公司,目的就是分摊风险,毕竟如果一部电影亏了,那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。

  风险大,利润也大。

  徐耀当即否决:“不可能,你疯了吧?”

  “那就免谈。”

  听到他这么干脆利落的一声,徐耀又露怯了:“等等!你别这么……首先,这个制作成本是怎么来的?我们都还没对《我愿意》做一个具体的评估……”

  谁跟你“我们”了?耿竞青语速很快,几近扭曲的亢奋,仿佛没有经过大脑,仿佛他已排练了无数次:“我已经完成基本的项目策划——这是第三个要求,我要求按照我给出的标准和名单,邀请和招聘主创。”

  “你这个预算是要请谁?”

  “比如倪英、岑婉莎,”耿竞青又说了几个名字,都是李瑶春曾经非常欣赏的,徐耀倒吸了口凉气,“一部电影又不是要每个部分都那么顶尖……”

  “我这部是。”

  耿竞青微微抬头,看着深黑的夜空,没有一颗星星,那边的徐耀急躁不堪:“说了那么多,那导演呢?梁又夏外的主演呢?”

  他心一提,就要说出那句,“我来执导”。如此简单的四个字,可因为幻想过太多次,就变成了一个巨大而遥不可及的愿望,正要说出口时,徐耀抢先开口。

  “要不让徐永君来吧,他的实力你应该也是认同的,最主要他是我儿子,你请个徐永君,预算就能少点啊!主演的话……”徐耀也兴奋起来,回忆《我愿意》的文本,“要不,年轻时的‘陈泽’,你来演?年长版的就让我来?”

  ……陈泽?

  陈泽的原型是耿敖,他让他来演耿敖?

上一页下一页